——张天福
一
办公楼的电梯缓缓地升起来了。我的思绪随着电梯的节奏集中在一个难解的问题上,周围的动静浑然不知。
“张主任,你好?”
一个突然的声音把我从静静的沉思中叫醒。电梯内一位青年人微笑着望着我,梯内只有我们二人,那声音分明是他发出的。我上下打量着他:魁梧、沉稳、英俊,须仰视方见其全貌;浓眉若卧蚕,金睛似星辰,胡须将双腮半掩、美髯把下巴和口簇拥,只一望便有知己质感;声音洪钟般的沉净且有遥远遥远的环环回音,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才气和坚毅,刹那间,一股魅力牢牢地把我吸引。我呆呆的望着他出神……
“我是旺松阿,张主任,你不认识我了?”
我恍然大悟。
“啊——是旺松——彭旺松!你好哇?旺松!”
一阵惊喜,握着了年轻人的大手——厚重、有力、温实。电梯一停,喜悦、轻快的脚步将我们送到了我的办公室。他给我一个他所在的画院的开业典礼请柬,邀我参加。我欣然受命了。
热腾腾的茶水唤起了夕日那段浓浓情谊润浸的美好回忆。
清茶的屡屡余味从那回忆中曼妙地飘散出来。
——味道好极了。
二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我在地委政法委员会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办了一张内部发行的报纸(周报)。我任主编。编辑全是精干的内部人员兼任。没有额外的报酬。缺一美编。我们从武警支队借调一名现役军人担当。就是彭旺松。那时,他入伍不到一年,虽青春年少,已小有名气了。报刊、杂志上常常发表他的纸剪、版画、油画、宣传画,是武警支队担纲的文艺宣传骨干。
人马齐备,1984年8月1日起,我们的报纸开张了,发行1.5万份,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他身材英俊、沉稳寡语、质朴醇厚的面庞透着一股稚气,眉宇间时有才气溢出。是一个很可爱的小伙子。瘦削的身材挑起了报纸美编的大梁。《社会广角》、《漫画专版》、《卫士风采》、《八面来风》、《婚姻家庭》、《文艺副刊》、《法制广角》、《法制文萃》、《案例传真》、《巾帼风采》、《普法之窗》等刊头设计全是他的。还有要闻插图、报纸点缀、题图设计、报花、装饰、编辑等全都拿下。节假日或重要活动,来几张鲜红的剪纸把报纸点缀的轰轰烈烈、喜气洋洋的。如《庆祝元旦》、《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恭贺新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五周年》等。时不时来半版风俗画,配合中心工作进行宣传,如《小巷深处春意闹》、《人勤春早》、《雪里红梅》等。有时来几副漫画,如《老规矩与新变化》、《小巷春浓》、《驿城风貌》等,扑捉社会新风,张扬嫩蕾新芽。一些题图设计至今令人难忘:《丐帮众生相》、《私了难了》、《被自己拐卖的女人》、《美国杀人狂审判记实》等。
由于报纸的时效性和新闻性很强,对时间要求很严。又加上他还兼顾着武警支队繁重的文化宣传工作,不少时间是要加班熬夜的,且没有报酬,他从没有怨言。这样,他还挤出时间来自学绘画业务,有时通宵达旦。
旺松有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大家很喜欢他。
1985年底,我到教育学院工作,我走后不足半年,报纸停办。旺松回了原单位。谁知道这一别竟是15个年头。
三
我们谈得很投机。
旺松60年代出生在河南商水县乡下一个贫苦的村子里。兄妹七人,五男二女,排行老三。家境贫寒,常常揭不开锅,饿得皮包骨头。饥饿的幼年使其立志走出家门,寻求生路。5岁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没有笔墨纸砚,自制墨水在旧书上画、在地上画,夜里醒来用手指在肚皮上画。药铺的先生送来包药的草纸,让他先画画,后包药用。酷爱小人书、插图、广告画。
10岁那年。父母送他到二舅那里一边上学一边学绘画。二舅是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的小学美术教师,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二舅成了他绘画的启蒙教师。
好男不当兵。父母的这个观念根深蒂固。1983年,背了父母,他参军了。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先后在团级单位任放映员、放映组长、俱乐部主任、教导员等职;在军师级单位任文化教员、美术创作员、美术编辑;多次在北京武警总部帮助创作。1990年在郑州学习宣传技能,1995年在杭州美术院校学习进修。1996年被破格从一名战士提升为连长。为了部队宣传工作的需要,先是苦练油画、漫画、实用美术、剪纸等技能,后主攻中国画。向仕女画家刘大为、赵国经、王美芳等学习,向画虎大家冯大中、唐坚、宗万华、孟祥顺等学习。1988年以来,先后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美术作品2000余幅;被《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人民武警报》和各大网站等媒体进行过多次专题报道。作品参展和获各种奖项20多次。出版《彭旺松实用美术作品选》、《军人道德教育画册》、《军人心理教育画册》、《军人法纪教育画册》、《非典防治宣传画册》、《基层官兵常见心理问题疏导》等专著六部。10多次立功受奖。
2007年退出现役。自主择业。以“望虎松堂主”的笔名创办《迎松美术创作室》。招收学员,边创作边教学,主攻中国人物画、飞禽走兽。200余副虎画被国内外收藏家、美术单位、美术爱好者收藏。
他从战士、班长、电影组长、指导员、文化干事、教导员、政工教员、创作员、编辑到画家,用稳健的脚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坚实的路。
四
旺松的画虎兴趣来源于幼年时听到的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画虎的先生画艺了得。达到了出神入画的水平。有一天,他去城里赶集。半晌累了,在路边小憩,随手在地上画了一只虎,扬长而去。后来,那条路上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出来伤人。消息传到了先生的耳朵里。平原上哪里会有老虎呢?该不是自己画的那只虎成神了出来伤人?于是,他去到那天在路边画的虎旁,虎还在,就用手涂掉了。从此,那条路上再也没有老虎出来伤人了。
这个故事在旺松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好奇。他开始向往虎的威猛、虎的神气、虎的王气,虎画的神奇与奥妙,画虎的诱惑和魅力。虎,是他崇拜的偶像;画虎,是他向往的事业;画虎成神,是他绘画追求的境界。于是,开始临摹画虎。没有真虎可见,就照着画册、插图、年画上的虎画,有时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从观察虎、欣赏虎和画虎的生活中漫漫理解虎及虎艺术的真谛。威猛、武力、王气、征服、智慧、柔美的精神使他逐步形成了刚毅、果断、威严、机警、关爱的性格特征。这是他抛弃世俗,向往军旅,果断入伍的内在动因。
入伍后,他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完成了一个军人应有的规定动作,政治教育、军事训练使他浑身具有了威猛的虎气。每天,完成了大量繁重的军中文化宣传任务,挤出时间来读虎、观虎、思考虎、欣赏虎、画虎。军旅生涯24年是他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他从一个农村爱武的热血青年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宝贵时期,是他从朦胧爱虎、爱画虎的小画手逐步成长为一个画家、一个画虎高手的磨难、锻铸、修炼的艺术跋涉时期。
旺松走完了一个军人应走的辉煌旅途后,光荣的退役了。从一个战场,走向另一个战场,开始了人生的新的起步。
退役后的短短两年里。他去动物园写生、拜访了部分画虎名家、吸取业内百家之长,废寝忘食、没明没夜地在画室里泼墨挥撒、纵横才情、驰骋胸臆、吞云吐雾。衣服邋遢、满面飘髯、一身污垢……全然不知。沉醉于墨海、呼啸于山林、疯狂于虎姿、虎态、虎神……胸中雷鸣电闪、狂飙怒号,眉宇锁江山、双目定乾坤,跨天马腾空、乘蛟龙入海,成大江东去之势,酿壮怀激烈胸臆——旺松,俨然一下山猛虎也!
五
虎是兽中之王,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咏叹。
张籍的“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诗句写出了虎的威猛;李白的“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入麻”诗句写出了虎的可爱;陆机的“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诗句写出了猛虎的高洁;李贺的“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诗句写出了虎的悲哀。
元朝王玠作词《沁园春·虎》曰:“生在西山,常居东谷,出没无时。向枯树岩前,幽泉涧畔,饥餐渴饮,饱暖随宜。一任纵横,平生勇猛,走入丛林万木披。谁知得,但无忧无惧,断绝狐疑。等闲剔起双眉。有万里风生八面威。自踏叶巡山,不离元所,一灵不昧,百兽皈依。跳下悬崖,咆哮振地,月白山寒水满溪。收牙爪,且藏身遁迹,独步云归。”将虎行、虎性、虎威、虎之王气、虎之智慧写得活灵活现。
还有不少书法家挥毫书“虎”,对虎寄予深情。今年3月18日《中国书画交易网》报道:“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慈善家及书法家、陕西省云海游艺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闯过先生,于三月十七日上午10:30在革命公园书画馆举办“虎年书虎”展览会,展期两周。主题鲜明、书法多样、点画厚重、笔力遒劲、情趣各异、形式不同,虎虎亦生威、气势更夺目。
去年,11只东北虎被饿死,网友们作歌、谱曲、演唱以祭之,歌曰:
“只是因为在动物中多吃了那一点,
就让我吊肚吃不上饱饭。
乞求的眼神难道你就看不见,
竟然狠心让我撒手人寰。
用我时你在笼边,
弃我时你在谎言。
救我时你在躲闪,
送我时你在数钱。
真该怪我前世无缘,
今生的悲剧故事不会再重演。
保护动物人类良心发现,
我要求并不遥远,只想吃饭。”
六
旺松画虎以书志寄情
旺松笔下的虎,注重虎型的威猛、虎面的王气和那黑、灰、白层次过度和神来之笔点化而成的虎睛的神韵和灵气,是一副副虎的艺术佳作。
旺松笔下的虎,是他军人生涯的艺术概括,军人英姿的艺术写照。
“望虎松堂”画室里几百只猛虎图形成一个威武的军阵。那是中国军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艺术写照。
这是“望虎松堂”闪闪的灵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