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书法家高岱及其书法
我与高岱交往近三十年了,那时我们在经十路毗邻而居,后经娄以忠先生介绍相识。他年长我几岁, 但不以老大哥自居,我们经常在一起愉快地切磋书艺,其乐融融。后来离得远了,并不常见面,但因有了书法这根红线,彼此的信息交流依然畅通。这期间,他的书法风格经过几次蜕变,自我风格渐显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回想近三十年的交往,我自觉对他的人品还是比较了解的,对他在书法方面的探索也给与了足够的关注,写点文字还是大有必要,不为吹捧,意在推介。
高岱的书法是以汉隶作基础,以二王为核心,以唐为阶梯,走了一条碑帖结合的路子。他曾很形象地将他的学书经历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痴学”。从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随父习书,渐入痴迷。他的临习亦楷亦行,从魏晋到明清,从唐楷而魏碑,从章草到今草,似乎有点随心所欲,但多方的学习无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笔法。第二阶段是“羡学”。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他自言是盲目地羡慕。为去甜美增厚重,他对篆隶用功最勤,临习最多,《张迁碑》、《石门颂》、《爨龙颜》、《毛公鼎》、《散氏盤》及郭店楚简等几成日课。第三阶段叫“崇学”。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崇尚高古朴拙,是他学习创作的主流。这期间,颜真卿的行书三稿,《祭侄稿》、《争座位》和《祭伯父》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似乎让他在艰难的书法探索途中一下子找到了知音,并坚定了他以颜体行书为根基的行书创作方向。沿着这个方向,除深入研究临习颜真卿的行书三稿外,对历史上学颜有成的大家,诸如何绍基、王铎以及八大、谢无量等也都上追下溯,涉猎借鉴。一路走来,一晃就是二十年有余。
从风华正茂到知天命,近四十年的学书经历丰富了他的黄金年华,二十余年的矢志不渝,成就了一个在当今为数不多的学颜高手。过程虽然艰辛,收获还是令人欣喜的。——因为他学颜而不惟颜,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纵观高岱近些年的书作,不管其章法或疏朗,或茂密,其内在的气息都是一脉相承的,稚拙又不失飘逸,朴茂却姿态百出。老辣的线条,诡谲的结体,赏之如对苍松,品之如饮老酒。如果将书法风格比之于音乐,二王一路是美声,流丽华美,流行一路是通俗,激情自我,那颜书一路更像是民歌,纯朴自然。李白曾有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这也正可以用来形容高岱的书法。
除了行书,高岱也偶尔进行一些其它书体的创作以丰富笔法。不同书体用笔不同,结体和章法不同,书写趣味也不同,自然也就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所谓“喜怒哀乐,各有分数”。但他在创作中并不拘泥于某一体、某一派,而是常常出其不意,不同笔法相互借鉴,不同流派相互渗透。他曾尝试着以篆隶的笔法写行书,又以行草书的笔意写篆隶,不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行家评价他的书法,说行书有篆籀气,隶书有行草意,应是客观的评价。
如今,高岱人到中年,人生阅历丰富,书风渐趋成熟,正值一个书家创作的黄金期,愿他不断地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苏东坡有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此为书法创作箴言,在此也与高岱兄共勉。
丁亥腊月
注:本文作者顾亚龙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