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高岱是老相识了,当年经朱学达先生举荐认识,以后他就时常携带作品登门,说是求教。其实那时他的作品就已具有了很深的功底,虽说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但不管是创作还是临作都有了自己的理解,线条中透着一种灵气。就这样我们寒暑往来已近二十年。随着交谈的增多,对他也逐渐了解,我感到高岱是一个待人憨厚朴实,言谈举止彬彬有理的人,是一个有志于书法学习且有独立见解的人,所以说不管是从人品还是作品看,高岱都具备成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素质。
这些年来,高岱一直供职于省卫生系统的机关,公务相当繁忙,但这并没有泯灭他对书法的兴趣和追求。他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读书习字,研读经典,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应属相当不易。曾有一次我半开玩笑地对他和他单位一起来的领导说:“学书法不做专业,还是业余好。”这样说并不是对书法家现状的无奈,而是我觉得书法小技,能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而不以之作为进阶的手段,反而更容易有成,因为业余而没有负担,书法中便少了些功利,而多了些纯真;再者,公务有助于认识的深入,阅历的增加,思想的开放,这无疑有利于增强书法表现的内涵,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高岱的书法路子正,有内涵,有韵味,是我对他书法的看法。这除了他自有的灵气,谦逊好学的质量外,更重要的是他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子,并一直锲而不舍,其取精华为我所用,另辟蹊径塑造自我。
高岱书法初以唐楷立基,精临名碑。后上溯“二王” 诸帖,涉猎章草与米芾墨迹,转而反复沉潜于颜真卿《祭侄稿》、《争座位》、《祭伯父》“三稿”等经典。总之是沿着一条“二王”的路子走的。对此我颇为赞赏,也多次叮嘱他“学习书法,‘二王’是绕不开的,即使暂时用不上,以后也有用。”“学书要重视源。追根溯源,不可舍本求末。”并为他题斋名“溯源堂”以作勉励,当然也包涵了对他能以艺术规律自绳,远离流俗,抗心希古,志存高远的欣慰之意。
综合观览高岱的书法作品,前期以“米”为根基,他入选“全国第二届书坛新人作品展”的作品,就有着很浓厚的米家气象。后以颜体行书为圭臬,并多方涉猎,参以篆隶笔法,结字拙多于巧,不迂故常,雄深之外别有一种憨态可掬;用笔厚重质朴,沉酣遒迈,时时蕴藏着流动生发的机趣,天真活泼,自然率真;至于谋篇布局,多取散朗,状若老幼相携,高士揖让,虽或不相连属,而意态呼应,顾盼生情,有萧散简远之韵。他这种出于颜体又别出新意的风格,从起初有意识地求变,到得心应手的挥洒,他坚持了十几年。这种风格既是他艺术审美的体现,同时也让他有了区别于他人而赖以自立的资本。
前些年,书坛经历了一个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时代,其中良莠不齐,这风那派不断出现,但高岱却一直埋头坚持从帖学经典中汲取营养,深识古法,研究有序,不为时风所左右。这是很令人欣慰,也是我所期盼的。今高岱即将出一本作品集,嘱我写篇序文,回想交往的点点滴滴犹在昨日,又因他敏而好学,德才兼备,所以乐为评述以示嘉许,也更期望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再创辉煌。
2008年4月30日
注:本文作者魏启后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